姓氏尹的由來,八字, 姓氏尹占據中國人口也有零點二十六,而且在百家姓中的起源,其實也是可以追溯到緣故的時期了,對此姓氏尹的由來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姓氏尹的由來 尹姓姓氏簡述 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宋版《百家姓》中,尹姓排在第100位,占中國總人口的0.26%。 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國姓氏中,尹姓居第91位,約有228萬人。以山東、安徽、湖南、四川(含重慶)等省居多…
姓氏尹占據中國人口也有零點二十六,而且在百家姓中的起源,其實也是可以追溯到緣故的時期了,對此姓氏尹的由來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姓氏尹的由來
尹姓姓氏簡述
尹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可追溯至遠古時期。宋版《百家姓》中,尹姓排在第100位,占中國總人口的0.26%。
在以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國姓氏中,尹姓居第91位,約有228萬人。以山東、安徽、湖南、四川(含重慶)等省居多。山東為尹姓第一大省,約占尹姓總人口的12%
姓氏尹的起源
姓氏源流
源流一:源于少昊,以邑為氏。少昊是遠古時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古代東夷族首領。少昊之子般為工正被分封于尹城,般的后裔早期活動于上古沇州之地,因地名而得姓允,古代“允”和“尹”同音yǎn,允姓經通假改寫,成為后世的尹姓源流。
源流二:源于西周太師兮甲,以官得姓。據《風俗通義》所載:兮甲,字伯吉甫,是周宣王的中興大臣,擔任的官職是內史,西周時內史又稱“內史尹”或“作冊尹”,簡稱“尹”,世稱兮伯吉甫為“尹吉甫”。兮伯吉甫死后,嫡子伯封承襲了官職。西周滅亡后,伯封跟隨周平王東遷獲得了封邑,稱“尹邑”(今河南新安縣),屬周王朝的畿內國。公元前516年,尹國兵敗滅亡,國人遂以“尹”為姓氏。
源流三: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據《清朝通志·氏族略》記載,蒙古族博爾濟吉特氏、葉古祿特氏、音齋氏有的漢化尹姓;滿族錫伯族章佳氏有漢化為尹氏者;今白族、苗族、壯族、朝鮮族等均有尹姓分布。
遷徙分布
尹姓發源于河南、山西、陜西一帶。
秦漢時期,尹姓主要分布在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東漢時有經學家尹敏,出南陽堵陽(今河南方城東),后人遷居河北,在隋唐時發展成宗族大戶,故有河間郡。
兩漢之際遷入江浙一帶和貴州、廣西等地,尹姓在貴州發展成大姓(龍、傅、尹、董四大姓)之一。[8]
魏晉南北朝時,天水、西州(今甘肅中部和西北部)一帶尹姓成為當地大族,前秦、后涼、后秦等國均有尹姓任職,故有天水郡。
隋唐時,尹姓已遍布全國,冀州河間郡亦成為尹姓郡望。唐朝末年,尹京受朝廷委派,駐守衡山,封衡山伯,尹姓遂分布于湖南境內。
宋朝靖康之難,尹氏因為護駕南下有功,被封為東莞縣令,促使尹氏族群移居東莞,香港尹氏多數源自這支分流。宋朝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和蒙古鐵騎的烽煙,北方士族紛紛往南遷徙,尹氏族人也在此時往江西、浙江、江蘇等地遷徙。
宋末元初和元末明初,尹氏由山東、山西遷徙到安徽、江西等地,此后又繼續遷往湖南、湖北等省。
明末清初的“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湖南、湖北尹氏又大批遷移四川、重慶等地。另有山東尹氏官員帶領大批同姓官兵到北京抗擊清兵,潰敗后部分保留姓氏留下。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尹氏族人由山西大槐樹、江西瓦窯屑等地徙于河南、河北、天津等因戰亂而人口銳減的地區。
清代,有尹姓渡海入臺,進而入居海外者推薦閱讀:姓氏穆的由來
姓氏尹的歷尹人物
尹吉甫 西周 房陵 周宣王內史大臣,曾作《詩經·大雅·崧高》、《詩經·大雅·江漢》等。
尹珍 東漢 牂牁郡毋斂(今貴州省正安縣) 荊州刺史,西南漢文化教育的開拓者。
尹勛 東漢 河南鞏縣 官至尚書令,曾上書為黨錮解禁。
尹緯 后秦 隴右天水 尚書仆射、長安令,謚曰忠成侯。
尹夫人 西涼 天水冀縣 西涼國武昭王后,杰出的女政治家
尹思貞 唐代 長安 官至工部尚書,清廉而著稱。
尹繼倫 北宋 開封浚儀 抗遼將領
尹洙 北宋 洛陽 散文家,有《河南先生集》傳世。
尹焞 宋朝 河南洛陽 著有《論語解》、《和靖集
尹玉 南宋 江西寧都 隨文天祥勤王赴援常州,戰死于五牧。
尹鳳 明朝 江蘇南京 嘉靖年間武舉鄉試第一、會試第一,連中三元。
尹繼善 清代 滿洲鑲黃旗 雍正、乾隆兩朝名臣,謚“文端”。
尹昌衡 1884年—1953年 四川彭縣 1912年擔任四川軍政府都督,平定西藏叛亂。
尹仲容 1903—1963
湖南邵陽 曾擔任國民黨政府經濟部長,是50年代穩定臺灣經濟的關鍵人物,被譽為“臺灣經濟之父”
尹桂芳 1919—2000 浙江新昌 越劇表演家
尹集成 1937生 四川仁壽 亞裔公共事務聯盟(APAPA)創始人、主席,首位華裔美軍榮譽司令官,麥當勞大王
尹衍梁 1950生 山東日照 潤泰集團總裁,“光華教育基金會”創始人
尹家緒 1956生 重慶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尹會淶 1966生 黑龍江 中惠地熱董事長
尹霄敏 1969生 浙江青田 巴西尹氏集團總裁推薦閱讀:姓氏和的由來
本文來自網絡或者會員投稿,只為了傳播更多內容,不對真實性承擔任何責任,如內容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yindoo.com.cn/1281.html